服务热线:400 900 8000

武汉新城助力“中国光谷”迈向“世界光谷”

陈贤 发表于 2023-10-26 11:3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60 0
#武汉头条##鄂州头条##黄冈头条##黄石头条##武汉城市圈##湖北头条##今日头条#

朝阳,喷薄而出。


一缕霞光,照射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又称“中国光谷”)未来一路与沪渝高速交会处的“光谷之珠”桥塔上。
光谷之珠 图/宋枕涛


象征光电子信息和生命康健产业的两片生机盎然的新叶托起的“明珠”,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盼望,璀璨夺目。


9月5日,“光谷之珠”大桥全线贯通,作为武汉新城核心区的新地标,它以一种优美的姿态,为光谷与鄂州的区域连接、产业集聚和战略跨越增添了一条新的通道。


本年初,湖北省委、省政府决策摆设发展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横跨武汉、鄂州两市的武汉新城,由此开启规划、建设的大幕。


据悉,武汉新城规划范围东至鄂咸高速,南至梁子湖,西至京广铁路,北至长江南岸,规划面积约719平方公里。武汉新城管控范围拓展至环梁子湖区域,规划面积约1689平方公里。“中国光谷”开始向“世界光谷”迈进。集聚“新技术、新产业、新赛道、新动能、新优势”的武汉新城,正从梦想一步步照进现实。


武汉新城横空出世
夜幕低垂。武汉两江四岸被灯光秀点亮,灿若星辰的霓虹灯与江中流光溢彩的画舫相呼应,构成一幅美轮美奂的夜景图。
9月18日夜晚,第一次来湖北出席第17届湖北·武汉台湾周的台湾著名时事评论家赖岳谦携妻子周玉琴夜游长江。江面波光粼粼,长江大桥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江面上。夫妻俩被梦幻般的夜景所吸引,连连称赞道:“武汉的景色和灯光秀非常美。”


事实上,被LED勾勒、点燃的秀色,只是武汉老城区之美。


殊不知,在光谷,一座举世瞩目、面向未来的武汉新城已破土而出、拔节生长。


本年2月7日,湖北省推进三大都市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外发布《武汉新城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武汉新城城镇开发边界主要布局于光谷、葛店、华容等区域,以及龙泉山南部、梧桐湖等环湖区域。光谷位于武汉市,而葛店、华容、梧桐湖等区域属于鄂州市。武汉新城横跨武汉、鄂州两市,打破了传统的行政区划。
武汉新城空间结构图


“跨界的新区或新城,一般是依托一个重大的项目,在一个城市内跨几个区进行建设。”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决策咨询专家陈雯在接受武汉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武汉新城建设是武汉都市圈大胆的创新举措,把武汉新城作为城市新的中央放在武鄂黄黄的地理中央,能打破将发展势能聚集在大武汉内部的格局,使大武汉带来的发展能级和资源,通过跨区域的新城建设向周边城市扩散,带动武鄂黄黄的发展。


《规划》提出,武汉新城将打造“两高地、两中央、一样板”,即世界级科技创新策源高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全国科创金融中央、国际交往中央、中国式现代化宜居湿地城市样板,重点发展科技创新、高端制造、数字经济、商务金融、国际交往、文旅消费等产业功能体系。


《中国高新区》记者注意到,《规划》用了两个章节强调绿色发展,突出山水城的有机融合,提到武汉新城在建设过程中,要尊重天然环境基底,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水文条件、生态环境等因素,营造显山达湖连江的生态环境和山水城融合的理想空间模式。


《规划》提出,到2035年,武汉新城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为引领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支撑长江中游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重要极核。


《规划》一经公布,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中国光谷政务服务中央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经济室主任黄征学在接受武汉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探索经济区和行政区相分离的改革,这是国家推进都市圈建设非常重要的一点。武汉新城刚好横跨武汉和鄂州两大行政区,跳出了一亩三分地的思维,推动要素在都市圈内有序自由活动,将会走出一条都市圈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路。


造城容易,立意难。


2022年9月,武汉都市圈发展协调机制第一次会议首次提出“武汉新城”这一概念,要求加快建设武汉新城。


自此,武汉新城便成为社会各界广泛热议的高频话题。


“其后,按照湖北省推进三大都市圈发展重点工作清单和武汉都市圈发展协调机制会议要求,武汉市会同鄂州市迅速构造专班开展武汉新城规划编制。2022年12月21日,省委书记王蒙徽主持省委专题会议,听取武汉新城规划汇报,基本确定了武汉新城规划主要内容。”湖北省推进三大都市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人士介绍说。


同年12月30日,《武鄂黄黄规划建设纲要大纲》发布,明确武汉新城总体定位为武鄂黄黄城市中央,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主引擎。


2023年1月5日,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高标准启动武汉新城建设,打造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同发展主引擎;1月13日,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纵深推进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发展,高标准启动武汉新城建设。


2月7日,武汉新城,蓝图绘就,《规划》出台。


在许多人眼里,武汉新城不只是一座城,还是一项驻足全国全省发展大局,着眼科技强国战略、双循环战略和湖北建设全国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战略的探索。它的人口增长动力强劲,科技创新优势显著,新兴产业基础雄厚,协同发展空间较大。


武汉东湖高新区地标——“马蹄莲”修建


新城之新,引人瞩目。


——区划新。武汉新城的规划面积是719平方公里,光谷地区约占385平方公里,鄂州地区约占289平方公里,武汉新城可利用的建设用地有191平方公里。


“其中,光谷74.3%的面积纳入其中。新城的核心功能、城市中轴线基本布局均在光谷。”有关人士分折指出,武汉新城跳出了“就武汉论武汉”的局限思维,选址于武汉与鄂州的接壤地区,从区域角度重新定义了武汉城市空间发展和武汉都市圈空间发展的新方向,发展的空间非常大,解决了光谷地区未来发展的空间瓶颈制约问题。


——机制新。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武汉新城的建设将秉承新的发展思路,创新体制机制。


围绕推进武汉新城规划实施,订定出台支持政策,打造体制机制新高地,深化财税金融改革,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创新人才吸引政策,探索有利于激发新城创新活力的人事、薪酬、住房、税收、养老等政策,实行开放便捷的人才引进制度,因地制宜订定涉及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人才的一揽子公共服务配套政策。探索差异化供地政策,研究多元化土地利用和土地供应模式,探索低效用地整理和退出机制。加强住房保障政策,针对差异化的人群需求,研究完善租购并举、租售衔接的人才住房政策。


——模式新。驻足国家、省级战略,建立武汉新城与周边地区多元化的区域合作长效机制,探索共建共享共赢合作模式,推进在产业分工、要素流通、设施共建、资源开发、服务共享、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统筹协调。建立政府、企业和社会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参与的共同缔造治理模式,发挥各类跨地区合作构造的作用,推进非政府间区域合作。


——产业新。武汉新城培育发展的并非是传统产业,而是新兴产业,它对空间资源利用也不同于传统产业,往往需要产城融合、设施完备的新的空间类型。


武汉新城《规划》形成“1+2+5”产业功能布局。其中,“1”是中央片区,主要布局现代金融、高端商务、数字经济、科技服务等高端服务业;“2”是光谷片区和葛华片区,主要布局以高精尖产业和未来产业为核心的高端制造业;“5”是龙泉山、滨湖半岛、红莲湖、花山、梧桐湖等特色功能片区,分别布局科学研究承载区和文化旅游休闲区、国际会客厅和生态绿心、数字创意宜居区、康健智慧宜居区、科教文化宜居区。


在建设世界级科技创新策源高地方面,武汉新城将统筹布局战略科技气力,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在光电科学、存储芯片、生物育种等范畴创建国家实验室或基地,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积极支持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培育特色学院和科技教育基础设施,打造学科关联、空间集聚的原始创新集群。
武汉新城“七横七纵”骨架路网规划


——交通新。《规划》明确,一是深化研究高铁站选址。规划新增武汉枢纽直通线东延线(南湖东—葛店南),在武黄高速南侧设武汉新城站,通过既有武冈城际,接入京九西通道。二是基于“鱼形”骨架构想优化高速轨道线网布局。新建武冈市域(郊)铁路,与武汉轨道交通13号线形成高速轨道线路一;通过武黄城际铁路市域化改造,并结合武汉轨道交通10号线和19号线形成高速轨道线路二。三是构建“七横七纵”高快速路体系。“七横”由右岸大道、武鄂高速、森林大道、高新大道、高新三路、凤莲大道和武阳高速组成,“七纵”由光谷二路、光谷三路、光谷六路、绕城高速、未来三路、创业大道和鄂咸高速组成。


“武汉新城将推动武汉城市圈一体化发展。在联动武汉与鄂州的同时,更进一步拉近了武汉与黄石、黄冈的空间感,形成了都市圈连绵带,将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秦尊文在接受武汉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规划》的出台是武汉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的重大肆措,将有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发展带动力,也将对武汉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国家中央城市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武汉新城所在的光谷地区将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地区。


顶层设计 蓝图变成“路线图”


武汉新城横跨武汉、鄂州两市,是武鄂黄黄城市中央,也是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同发展的主引擎。


据介绍,“武鄂黄黄”包括武汉、鄂州、黄冈、黄石四个城市。2021年武鄂黄黄常住人口约2300万人,占武汉都市圈的68%,占湖北省的近40%;地区生产总值约2.3万亿元,占武汉都市圈的77%,占湖北省的46.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万元,是湖北省水平的1.17倍;建设用地地均生产总值是湖北省平均水平的1.6倍。


夜幕下的光谷夜色迷人 图/林浩


加快武汉新城建设,对于促进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打造引领湖北、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重要增长极,意义重大。


为统筹三大都市圈发展,湖北省委、省政府建立了决策层、协调层、实行层三级协调联动机制。在决策层,建立由省委书记、省长亲自担当组长的推进三大都市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三大都市圈建设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


在协调层,领导小组下设武汉都市圈、宜荆荆都市圈、襄阳都市圈3个专项协调机制,分别由省长、省委副书记和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担当召集人,推动各自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其中,武汉新城实行“建设指挥部、用地和规划委员会”的管理体制,湖北省专门建立高规格的武汉新城建设指挥部,由湖北省常务副省长担当省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分管副省长、武汉市市长、鄂州市市长分别担当副指挥长,推动重大问题在省级层面进行高效协调。


省发改委、财政厅、天然资源厅等10家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作为指挥部成员,指挥部办公室设在省发改委。主要负责从省级层面协调武鄂两地、省有关单位共同推进武汉新城建设中的重大改革、重大项目和重点事项的落实。


“管理体制和规划机制的创新,其目的就是加快构建以武汉新城规划为统领,重点区段城市设计为先导,各类专题研究和专项规划为支撑,详细规划为法定管控依据的规划体系,确保各级各类规划在总体要求上方向一致,在空间配置上相互协调,在时序安排上科学有序,实现‘一张蓝图’管理、‘一张图’干到底。”有关人士指出。


2023年1月31日,武汉新城重大工程启动暨一季度湖北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主会场所在的武汉新城创新策源基地举行,总投资135亿元。


武汉新城的建设大幕由此拉开。


根据东湖高新区城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武汉新城范围内三年共筹谋项目809个、总投资3594亿元、计划完成投资1315亿元。


4月6日,湖北省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武鄂黄黄和武汉新城规划建设。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蒙徽指出,推动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摆设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是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关键性、战略性举措。武汉新城是武汉都市圈建设的主引擎,全省上下要统一思想、提高站位,以武汉新城为重点,加快推进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建设,打造引领湖北、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重要增长极。


王蒙徽强调,要坚持统筹规划、规划统筹,绘好武汉新城的“现状图”“规划图”。在摸清现状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多规合一”,明确城市功能布局、交通等基础设施布局,构建“一张蓝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空间发展布局相适应、相统一。
高新大道沿线 图/林浩


5月18日,武汉市举行2023年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东湖高新区集中开工24个重大项目,总投资182.1亿元。其中,武汉新城项目18个,总投资160.7亿元,占比88%。


这批项目中,既有科技含量高、产业层次高、市场前景好的工业项目,也有完善功能、提升城市品质的现代服务业项目,还有改善民生、利民惠民的社会事业项目,将全面推进武汉新城建设、加快产城融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6月6日,武汉新城重大项目建设启动活动在武汉新城市民中央项目现场举行。现场,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强调,加快建设武汉新城,对于促进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意义重大。要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做强做大支柱产业,推动科创要素集聚、产城融合发展。构筑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


据悉,武汉新城重大项目包括武汉新城市民中央、武汉新城国际会议会展中央、武汉新城青年社区、科技金融总部一期、筑芯创研空间、光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空间、世界地质博物馆、长岭山体育中央、中央公园、未来公园等10个功能配套提质项目,总投资300亿元,2023年度计划投资90亿元。


6月11日,武汉新城建设指挥部第一次会议在光谷科学岛召开。会议强调,武汉新城作为武汉都市圈建设的决定性工程,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压实各方责任,强化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更好服务和保障武汉新城建设。要对武汉新城重点项目再梳理细化,推动更多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用,建成更多具有标志性、辨识度的地标项目;要更好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创新投融资模式,推动武汉新城建设提质提效,更好服务湖北构建全国新发展格局先行区。


“规划建设武汉新城,对武汉而言是重要发展机遇,也是重大历史责任。”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郭元强在会上说,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武汉新城规划体系开端形成,确定年度十大行动和36项任务清单,正在加快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实景图”。


会上,武汉市市长程用文表示,建设武汉新城是百年大计、武汉大事,要把握大局大势,驻足全国全省发展,谋定后动、闻令而动,切实扛牢建设武汉新城的使命担当,要突出重点要点,强化快干实干,聚焦武汉新城建设十大行动和年度重点任务,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通过项目化实施、清单化管理、机制化推进,一步一个脚印抓落实。加强高水平整体规划,推进高标准施工建设,强化高质量协同发展,促进高效率跨市联动。


“产业驱动是核心气力。武汉都市圈包括武汉及周边八个城市,城乡协同、区域协同发展任务繁重,需要打造一个核心区、先行区、树模区来带动整个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武汉新城正是这个‘协同发展主引擎’。”湖北省武汉都市圈研究会会长、武汉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春洋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武汉东湖高新区未来科技城


一子落,满盘活。


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统一摆设和领导下,武汉、鄂州按照武汉新区“规划图”,手执“路线图”,挂图作战,全面推进规划同编、交通同网、科技同兴、产业同链、民生同保工作。


《中国高新区》记者获悉,武汉新城2023年计划新开工重大项目310个,谋划实施现代服务提升、交通互联互通、生态环境治理、产业创新树模、公共服务提质。


强力推进 “世界光谷”精彩出圈


因光而兴、聚光成谷。


作为中国第一根光纤、第一个光传输体系、第一个光通信国际标准的诞生地和中国激光工业应用发源地,光谷已成为代表中国参与全球光电子信息产业竞争与合作的主力军。


日前,武汉东湖高新区发布十年成绩单,作为光谷主导产业之一的光电子信息产业整体规模超5000亿元,企业数量增至12.7万家。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49.6亿元增至19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自2017年开始统计以来,连续跨越1500亿元、2000亿元、2600亿元大关,综合实力多次跻身全国高新区前五,基本形成“独树一帜”的领先优势。
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代表企业华工科技


经过30余年“追光逐芯”,东湖高新区已成为全球最大光纤光缆研发制造基地、中小尺寸显示面板产业基地和国内最大光器件研发生产基地、激光产业基地。


目前,光谷的光纤光缆生产规模全球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超60%,国际市场占有率超25%;光电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0%,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12%。


从鲁巷突围,到光谷突破,再到武汉新城的突进,“中国光谷”再次面临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


“谋划武汉新城建设正当其势、恰逢其时。”7月13日,武汉东湖高新区召开党工委(扩大)会,号召全体干部继续弘扬接续创业的“铁棚”精神,勇挑重担、扛牢新使命,强化以武汉新城引领“世界光谷”建设的思想共识,以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举措推动“世界光谷”加快建设。


武汉市委常委、东湖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杜海洋在会上要求,强化攻坚气力,突出标志性项目先行,统筹城市功能布局,推进武鄂黄黄区域协同,奋力建设武汉新城,连续强化“世界光谷”中央枢纽功能;加快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吸引高端人才,以用为导向,集成创新资源,促进生产力提升,连续强化“世界光谷”创新策源功能;做大产业总体规模,做好延链、筑链、强链,努力培育世界一流强企,不断提升国际化环境,连续强化“世界光谷”的发展引擎功能;加快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形象美誉度、社会治理能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样板,连续强化“世界光谷”的综合承载功能。


7月26日,东湖高新区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推进武汉新城建设。会议强调作为武汉新城的先行区,一定要抢抓发展机遇,结合新城的目标定位和优势特点,精心谋划、加快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坚持清单式管理、跟踪式推进、销号式督办,打造精品、树模、安全工程,推动项目早建成、早投用、早见效,为光谷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能。


据悉,东湖高新区按照“一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五年大跨越、十年翻一番”的目标,强力推进武汉新城建设。


同时推行“片区+平台+合伙人+专项政策+项目公司”模式,突出标志性项目先行,重点聚焦武汉新城中轴线,加快市民中央、金融总部一期等十大标志性项目建设,打造城市亮点区块。突出前瞻性,统筹布局武汉新城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各项公共服务。


目前“七横七纵”骨架路网全面开工,高新大道、未来三路、高新六路、高新七路等交通节点建成通车。


9月14日,2023年三季度武汉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举行,光谷集中开工18个重大项目,总投资207.7 亿元,全部位于武汉新城。


据介绍,本次开工的重大项目,既有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工业项目,也有完善功能、提升城市品质的现代服务业项目,还有改善民生的社会事业项目,2023年计划投资15.6亿元。这些项目开工,将为加快武汉新城建设、推进产城融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活力。


位于韩刘杨路1号的武汉新城展厅,巨大的沙盘勾勒出新城未来面貌。光谷科学岛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岛有36个项目在同步推进,数千位建设者在项目现场不舍昼夜,只争旦夕,重点建设武汉新城中轴线、基础设施、产城融合、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项目。


光谷按下武汉新城建设的“快车键”——
九峰山论坛


一批高水平论坛相继诞生,如九峰山论坛、人工智能高峰论坛、“智能电动汽车高端研讨对接会”等顺利举行。


一批光电项目纷纷落地。如总投资30亿元的子牛亦东集成电路核心零部件研发及产业化项目、长飞先进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预计超过200亿元,助力武汉打造化合物半导体产业高地。刚刚完成近亿元Pre- A轮融资的天眸光电,宣布联手群发光芯硅光芯片团队,在光谷联合研制OPA全固态激光雷达硅光芯片。光谷深度“牵手”大湾区,200亿元重点项目落户光谷,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和服务等;相继在长三角举办两场招商引资活动,共签约项目18个,总金额近600亿元,领跑全市各城区。


一批高端医疗企业“加仓”光谷。如华大集团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揭牌;国内类器官行业龙头企业——大橡科技落户光谷生物城,填补园区类器官芯片相关企业空缺;武创院联手华中科技大学、高德红外、武汉致众科技等,共同建设人工器官产业研究所,力争建设成为中部地区高端医疗器械转化平台。
武汉超算中央 图/张璨龙
一批新成果惊艳面世。如光谷实验室刚刚推出超快激光光场摄像机,照相帧率达到世界最高的每秒256万亿帧;光谷最年轻央企中国信科,又刷新单模多芯光纤传输容量的世界纪录;武汉人工智能中央算力支撑的“紫东太初”全模态大模型发布,全链条“中国造”。专治“术后谵妄”,中美华世通研发的一类创新药获批进入临床试验。同一时刻,我国首款核心部件100%国产化的高端晶圆激光切割设备在华工科技下线。


一批国家级孵化器助力新城。停止目前,光谷有国家级孵化器28个,以企业为主体的国家级创新平台76家,新型研发机构增至17家。


一批人才逐“光”未来。光谷在新加坡设立首个海外驿站,打造人才合伙人城市,更大力度支持企业走出去,建立全球引才矩阵。停止目前,3000多名“3551光谷人才”中,从一线城市回流人才达79.6%,拥有海外背景人才占54.7%。


一批金融工具连续为科技创新“输血”——继4月发布科技中小企业“首贷破冰10条”,破解科技中小企业“首贷难”;6月,光谷再度发布多款“首贷破冰”产品,6家科创企业现场融资5000万元。


光谷尤其加快布局化合物半导体、人工智能、车规级芯片等新赛道,支持北斗、智能制造等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大力推动“光车联动”,聚焦“感(感知体系)芯(车载芯片)软(软件计算)图(导航定位)舱(智能座舱)”五大重点范畴,打造具有光谷特色的智能网联产业生态,形成更多跨界融合产业增长点。


…… ……


下一步,光谷将加快基础设施类项目建设,加快推动功能性项目开工,加快产业类项目招引,探索可连续、高质量的创新发展路径,主动在武汉新城建设中当先锋、打头阵。


泰康科技和大康健产业基地一期项目效果图


“建设武汉新城,就是要在中部地区打造一个新城标杆,全方位推动‘中国光谷’升级迭代,这是把‘中国光谷’品牌打得更响、擦得更亮的一定选择。”


再出发,光谷全面启动建设“世界光谷”,打造世界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和行动方案也新鲜出炉——


9月21日,湖北省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加快“世界光谷”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提出了建设“世界光谷”的奋斗目标。


到2025年,“中国光谷”世界影响力开端显现。力争实现“五个一”目标,即打造1个国家实验室、开展100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诞生1家千亿级科技领军企业、培育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形成1个万亿产业集群。


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光谷”。引领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央全面建成,成为世界创新版图重要一极、全球光电子信息产业地标和宜居、绿色、智慧、人文的世界知名科技新城,全力打造以光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未来产业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的“世界光谷”。实现“五个世界一流”,即世界一流的科研平台、世界一流的人才队伍、世界一流的领军企业、世界一流的科创金融和世界一流的体制机制。


追光逐梦,创新而行。以武汉新城建设引领打造“世界光谷”,光谷加快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人城产”托起“向往之城”


武汉新城“业主”的典型特征是专业化、年轻态、国际范,其“巢”,量身定制,比如光谷国际社区项目,位于武汉新城启动区,项目总投资49.72 亿元,总计容修建面积27.73万平方米,整体定位为“零碳社区·智慧社区·国际交往社区”,是东湖高新区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社区项目。


该项目将根据外籍人士及高端人才居住和利用需求偏好,将高层、小高层、洋房、低密、公寓等住宅产品有机结合,营造多元化居住生活空间;将按照国际化标准规划建设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及商业等一系列配套设施,打造高品质国际社区。项目将率先探索国际社区治理体系,设立一站式国际人才服务中央,力求通过类海外生活场景全覆盖,为外籍人士及高端国际人才提供舒适便捷高效归家生活体验。将其打造成为集聚国际人才服务的“世界光谷”国际交往客厅。


而这,只是武汉新城项目的一个剪影。


武汉新城市民中央项目位于未来一路以东、高新二路以南。用地面积5.91公顷,修建面积约10万平方米,包括市民中央、政务服务相关配套功能。


帝尔激光研发生产基地二期项目位于武汉新城中央片区,九龙湖街以南、甲铺岭街以北、未来二路以东、龙岭三路以西,修建面积7.7万平方米,总投资6.27亿元,将建设车间、生活配套楼等,计划于2024年竣工。


“武汉新城的规划,有生产的空间,也有服务的空间,它的功能更加完善,让人才和产业更好地进行匹配,有望打造成为一个体现人与天然和谐共生、产城融合发展的城市样板。”武汉大学中国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区域经济研究中央主任吴传清在接受武汉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


“光子号”空轨与有轨电车相遇


据了解,东湖高新区35年的发展历程,走的是一条“产人城”的发展路径,即产业兴城、以产聚人、众人成城,产业是首要因素。


“但问题是,这种路径存在产业和城市之间的融合水平不高、科技园区环境不优、配套不全、职住不平衡等问题,导致人才往往难以真正留下来。”有关专家指出。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引领发展最为核心的动力源泉,城市发展的底层逻辑也从原来的“产人城”向“人城产”方向转变,即以城聚人、以人强产、以产兴城。因此,必须对人群结构进行深入分析,贴合不同层次人群的多元化需求对功能区内生态、生活与生产等各项功能进行完善和细化,塑造环境优美的生态本底,打造舒适便捷、尺度适宜的城市生活功能设施,以优质的生态、生活环境“筑巢引凤”吸引高素质人才,进而吸引高端产业与生产要素集聚,最终实现城市能级的全面跃升。
光谷空轨高新大道站


顺应新时代的城市发展逻辑,武汉新城规划建设,将加速提升东湖高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形象美誉度、社会治理能力和生态宜居水平,推动城市发展模式从工业逻辑回归到人本逻辑、从生产导向转向生活导向,为东湖高新区由“产城人”向“人城产”转变提供强盛的路径支持。


目前,武汉新城积极谋划建设教育、医疗、出行、居住环境等民生配套项目,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形象美誉度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聚焦城市中轴线,已启动建设武汉新城市民中央、世界天然博物馆、体育中央、青年社区、中央公园、未来公园等项目。


同时,光谷中央城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央、光谷中央城西社区邻里生活中央已建成。正在加快建设龙泉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重点推进光谷三高、光谷六初、光谷三十七小等学校项目,人民医院、武汉儿童医院光谷院区等医院项目,光谷文化中央、光谷音乐厅、光谷大剧院等高品质文体设施。


光谷书房 图/林浩


枕山拥泽、城湖壮阔、舒展楚天,是武汉新城塑造的总体景观风貌。


山湖相映、组团发展、和而不同,是武汉新城构建的科学空间结构。


按照“山水城、家园城、智慧城”三大目标,武汉新城坚持组团式、复合型、紧凑型、内在式的空间增长模式,规划建设八大片区,每个片区,《规划》都给予了清晰定位。


新城中央片区,打造中央商务区和科技服务中央,重点发展现代金融、高端商务、数字经济、科技服务等功能。


光谷片区和葛华片区,打造高端制造业及科技创新的综合性片区,建设高精尖产业承载地和技术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集聚区和未来产业先导区。


龙泉山片区、滨湖半岛片区、红莲湖片区、花山片区、梧桐湖片区等,强化特色功能集聚,分别打造科学研究承载区和文化旅游休闲区、国际会客厅和生态绿心、数字创意宜居区、康健智慧宜居区和科教文化宜居区。


“八大片区依据区位、生态资源优势进行脚色分工,同时组团发展,片区间融合支持。武汉新城将突出山水城的有机融合。统筹治山、理水、营城,布局人与天然和谐共生、产城融合发展的空间单元,将是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家园。” 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成武在接受武汉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


《规划》还形成区域、片区、单元三级生态廊道网络。区域生态廊道包括“东西山系—五四湖—西山”东西向山水生态廊道和“白浒山—严东湖—新城中央—豹澥湖—七星山”南北向山水主轴廊道,分别控制廊道宽度不小于500米和100米。


片区级生态廊道包括光谷生态大走廊、长山至豹澥湖、长岭山至严家湖、新月溪、九峰溪等廊道,发挥生态隔离、景观美化、休闲游憩等综合功能,控制廊道宽度为50至200米。


“城市—片区—社区”三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将形成多层次、全覆盖、人性化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


光谷网红花海 图/林浩


开门见山、出门见绿的公园体系,让人人享有盎然绿意。结合城市地形地貌、水体植被等强化天然景观资源保护利用,建设由郊野公园、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等构成的多层次公园体系,实现城市“300 米见绿,500米见园”。


未来,横跨武汉、鄂州两市的武汉新城,将拥有“山系横贯、九湖环抱”的独特山水格局和丰富多样的临山滨湖景观。


翻阅《规划》,一幅高颜值的“山水城”蓝图展现眼前。


目前,以产强城,强化产业引领功能,以智兴城,强化创新策源功能和以绿美城,强化综合承载功能的武汉新城,正着力打造具有形象展示力的山水城、人才吸引力的家园城、场景牵引力的智慧城。


光谷中央生态大走廊 图/林浩


至2035年,武汉新城《规划》常住人口220万人。


武汉东湖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连续推进科、产、人、城深度融合,推广“上下楼、上下游”模式,打造龙头企业引领、上中下游企业协同发展的全产业生态圈。加快布局化合物半导体、人工智能、车规级芯片等新赛道,支持北斗、智能制造等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大力推动“光车联动”。下大力气培育旗舰企业,打造把握国际话语权的“超级企业”。携手鄂州、黄冈、黄石,努力为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建设纵深推进发挥引擎作用。


武汉新城,崛起在武鄂黄黄城市中央的万亿级产业集群。


武汉新城,绿色、韧性、智慧、人文的产城融合树模区。


武汉新城,八方英才“心之所向、身之所往”的宜居家园……














本刊记者:项俊平 胡 欢
编辑:冯亚男
编审:王 婷
审核:苏劲松
出品:中国高新区杂志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光谷社区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Sitemap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00000000 举报邮箱:adminx@adminx.com 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00000000

GMT+8, 2024-11-25 04:26 , Processed in 1.045313 second(s), 39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