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 900 8000
  • 0
首页 首页 头条 查看内容
湖北省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一束光”照亮一座“创新城”
修车员 2024-4-23 13:47
98 0
摘要: “一束光”照亮一座“创新城”。2013年、2018年、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湖北省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又称中国光谷)考察。从不到24平方公里的武汉“乡里”,曾经地图上被遗忘的“武汉地图外两厘米的地方”,到

“一束光”照亮一座“创新城”。

2013年、2018年、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湖北省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又称中国光谷)考察。

从不到24平方公里的武汉“乡里”,曾经地图上被遗忘的“武汉地图外两厘米的地方”,到如今518平方公里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再到“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这“一束光”,不断聚集、裂变,锻造武汉产业布局和城市气质,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湖北,提供有力支持。

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进程中,中国光谷如何继续发挥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独树一帜”的优势?中国光谷将怎样开创未来?《民生周刊》记者最近探访了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靠产学研合作

“让我们共赴一场春天的科技之约!”

今年4月8日,武汉,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距离“马蹄莲”不远处,2024九峰山论坛暨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博览会隆重召开。

“马蹄莲”是光谷的地标,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绿色仿生建筑,高达128米,灵感源于自然界的马蹄莲,寓意“武汉新能源之花”。

这场博览会吸引了众多全球顶尖行业人才参加,包括9位国表里院士、300多名行业领军人及800多家企业代表。

“实验室希望打造公共、开放、共享的平台,与更多合作伙伴共同点亮化合物半导体平台、技术、产业的‘灯塔’。”博览会东道主之一、九峰山实验室主任丁琪超说。

作为湖北省十大实验室之一,九峰山实验室以建设世界领先的化合物半导体研发和创新中心为愿景,成立3年来,已在中国光谷建立起先辈的化合物半导体科研及中试平台。

对于产学研合作的好处,参展单位“中国激光第一股”华工科技体会深切。

2022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考察,第一站就是位于中国光谷的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工激光”)。

“华工激光是华工科技旗下的核心子公司,脱胎于华中科技大学,是学校发挥工科优势,推进科教协同和产教融合的成果。”华工激光微电子及量测事业部总经理王莉说。

作为半导体封测工艺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工序,晶圆切割的质量与效率,直接影响到芯片的质量和生产成本。过去,这一市场被海外厂商高度垄断,国内晶圆厂每年要花近20亿元购买切割设备。

华工科技4年攻关,完成了晶圆激光切割装备的国产化开发,但是全国产化半导体晶圆激光切割机进入市场却遇到了困难。

经过在九峰山实验室近半年、每天不少于10小时的测试,华工科技的首套高端半导体晶圆激光切割系列装备顺遂通过中试验证,测试结果显示,国产设备在精度和效率上均达到国际先辈水平。目前,新产品已发至首家客户。

高度协同的产业链布局,让生产过程高效高质。已经有20多家供应商布局在华工科技周边,生产配套不出6公里,一台原来需要几个月制造完成的设备,现在只需要10天就能完成。

“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有利于加速推进形成行业新质生产力,华工科技将借助高能级创新平台的建设,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速国产替代进程。”王莉认为。

湖北省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一束光”照亮一座“创新城”

中国光谷地标“马蹄莲”大楼。

靠人才投入

“在这片热土上,几乎都是大学本科以上人才。”在谈及光谷的人力资源状况时,湖北方阵档案科技公司总经理彭信龙深有感触地说。他长期在光谷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这里的人才环境有着深刻熟悉。

彭信龙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光谷以人才公寓和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招才引智优惠政策,吸引了众多人才聚集,这种情况使得许多来自江浙一带的企业纷纷抛出诱人条件,前来光谷“争抢”人才。

2009年2月,武汉东湖高新区正式推出招才引才计划,3年斥资4.5亿元。

同年9月,首批14位国表里高层次人才与武汉东湖高新区签约,共计获得3600万元的资助。他们所掌握的技术,涵盖了光电子、生物技术、新能源和消费电子四大支柱产业。

2012年,招才引才计划升级,打破年限及人数限制,转向常态化、长期化。这一计划首次将人才类型细分为创业人才、企业创新人才和高端金融、经营管理人才,吸纳不同领域的英才。

如今,中国光谷已成海归人才集聚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光谷已聚集4名诺贝尔奖得主、74名中外院士,凌驾 3000名国表里高层次人才、7000多个国表里人才团队在这里研发创新。

不仅向海外人才伸出“橄榄枝”,武汉还实施“大学生留汉工程”,让更多的高校结业生留在武汉工作。今天的光谷区域,集聚42所高等院校、56个科研院所,有30多万名专业技术人才、80多万名在校大学生。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根商用光纤的诞生地。2016年,长飞的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3个主营业务都做到了全球第一。

“2022年5月,长飞光纤完成对安徽启迪半导体的战略收购,成立长飞先辈半导体,实现了从光伏、储能、充电桩到新能源汽车等应用领域的全覆盖。”长飞执行董事兼总裁庄丹兴奋地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年产36万片碳化硅晶圆的武汉基地项目建设客岁9月动工,今年6月封顶,明年上半年就可以投产,将实现碳化硅的国产替代,保障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自主可控。”

庄丹现在的另一个身份,是长飞先辈半导体有限公司董事长。庄丹坦言,之所以将投资200亿元的工厂放在光谷,看中的正是其显著的人才优势。

靠持续发力

从烟囱林立、铁水飞溅的钢铁厂,到大规模流水线、呆板手臂挥舞的汽车工厂,再到造型“科幻”、绿色仿生的“马蹄莲”科研大楼,“中国光谷”诞生了许多中国第一,如第一根实用型光纤、第一个光电传输系统、第一个光通信国际标准……

一大批高技术核心产业在此扎根,蓬勃生长。2023年,光谷GDP增长4.7%,总量达到2715亿元。

创建于1988年的“中国光谷”,几经扩容,现有八大园区:光谷中心城、光谷生物城、武汉未来科技城、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园、光谷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光谷智能制造产业园、光谷中华科技产业园。

4月上旬,春天的武汉,樱花盛开,整个城市都弥漫着浪漫的气味。在光谷大悦城附近生活居住的童亦心,心情舒畅。

2022年,在北京工作了近20年的童亦心回抵故乡武汉,如今担任武汉松果文化副总经理。童亦心说,光谷生态宜居、环境优美、出行便利,有36个公园、42所中小学、7所三甲医院。

“作为武汉‘产业引擎’的光谷,聚合产业、自然、文化等多元城市功能,在产城融合中实现了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童亦心认为,“光谷一天一个变化,未来潜力无限。”

今年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武汉,即把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把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

“发轫于三国关羽‘卓刀为泉’之地,到穿城连山都市生态大走廊、黄金十字轴,凡36年6次大扩容,光谷一路向东看。发展逻辑从产城人回归人城产,从东湖科学城到武汉新城,与世界同步创新,和时间赛跑;踏时代脉动节奏,同历史并进,豹变的光谷继续‘长大’。”

在今年出版的《追光—中国光谷自主创新之路》一书序言中,长江日报社长江财经传媒研究院院长郑良中写道。

持续发展的中国光谷,吸引着国表里高科技企业纷至沓来。

“昨天我去东湖开发区,他们准备了一份质料,还有我30年前的名片。我对武汉的感情非常深,我也非常希望能为故乡做一点事变。”2017年,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回到光谷,见到了自己的第一张名片。

不久后,雷军决定来到光谷,建设小米武汉总部。

在武汉大学计算机系就读期间,雷军就是在光谷创立了他的第一家企业—“武汉现代电教技术研究所三色计算机部”。

2019年12月,小米武汉总部正式开园。作为小米人工智能第二中心,小米武汉总部大楼项目位于光谷中心城,发挥小米集团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核心技术优势,助力武汉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3月底,武汉光谷小米汽车交付中心准备就绪,并于随后为小米汽车客户提供交付服务。

截至今年3月底,光谷企业总量突破13.6万户,市场主体总量突破20.9万户,瞪羚企业累计达169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达15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5200家,上市(含过会)公司总数达63家。

“一束光”日益闪亮,一座城生机勃发。

(□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张兵)

湖北省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一束光”照亮一座“创新城”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光谷社区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全部评论
快速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Sitemap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00000000 举报邮箱:adminx@adminx.com 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00000000

GMT+8, 2024-11-23 04:15 , Processed in 0.552800 second(s), 23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