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 900 8000

武汉都市圈“双链”协同,助力“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赵立忠 发表于 2023-9-26 00:3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63 0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25日讯“武汉都市圈创新链、产业链协同及耦合机制,具有鲜明的整体性和层次性,示范效应越来越明显。”在25日举行的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学术对话“新时代都市圈空间规划探索”论坛上,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教授彭翀介绍了武汉都市圈“双链”协同及耦合机制,助力武汉都市圈“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协同高质量发展。
彭翀发言。 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彭翀介绍,产业链包含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所有生产和加工环节,由生产同质产品或服务的独立企业群构成;创新链是各创新主体之间的链式过程,创新主体内部的技术驱动和外部市场的需求彼此反馈,从而形成了创新链的知识创新、产权保护、技术转化三个环节。“双链”融合主要是指产业链、创新链的融合,融合基于产业链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创新链是产业演进过程的一种创新模式。
彭翀表示,武汉都市圈从整体规划上构建“创新链-产业链”协同网络。以武汉都市圈“光芯屏端网”产业为例,确定产业链上中下游的细分产业,其由光通信及激光、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信息网络、智能终端等细分产业共同构成,各创新主体建立起分工协作与互补性联盟,分别构建产业链上、中、下游环节内外的协同创新网络。
彭翀认为,“创新链-产业链”协同规划响应越来越凸显。他建议,一是强化“一核”引领创新带动能级整体提升,武汉都市圈应以东湖高新区为焦点承载区,以光谷科学岛为重点创新源,发挥现有创新创业资源集聚优势,突出高新区创新引擎和枢纽地位,打造创新驱动焦点;二是突出“一廊”有机协同,加快创新要素流动,依托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串联重点园区和重要创新平台,促进沿线区域节点合作,加快创新要素在圈内优化设置,鼓励“飞地经济”,深化跨区域产业协作;三是链接节点聚核成圈、提升创新网络韧性,应围绕高校、龙头企业加快形成“创新圈”,集中布局一批大科学装置和高水平实验室,共同疏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双向链接的快车道;四是贯通产业协同闭环、共建产业创新基地,预留充足的战略留白空间。
(长江日报记者汪文汉 通讯员陈思 邹悦)
【编辑:邓腊秀】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光谷社区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Sitemap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00000000 举报邮箱:adminx@adminx.com 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00000000

GMT+8, 2024-11-25 10:00 , Processed in 0.814243 second(s), 3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