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 900 8000

东湖高新区2023年工作报告全文发布

磊明 发表于 2023-3-2 09:3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68 0
2023年工作报告
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主任 张勇强
一、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光谷创新发展史上极不平凡、极不容易的一年。党的二十大开启强国复兴伟大征程,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亲临光谷考察,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提出高标准启动武汉新城建设。一年来,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强大动力,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聚力“科学之城、追光之城、向往之城”建设,迎难而上、承压奋进,推动“世界光谷”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经济发展持续领跑。完成地域生产总值2643.81亿元,同比增长6%,在全市占比突破14%。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增速、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等主要经济指标领跑全市,市场主体突破18万家,发展质效稳步提升。


——科学城建设夯基垒台。国家布局武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湖北东湖科学城建设初见成效,开端建立了以湖北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国家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为基石的战略科技力量矩阵,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9.5%,新认定高企1381家、总数突破52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5%,科技创新势能加速开释。


——产业培育加力提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东湖高新区光电子信息产业独树一帜,激光、创新药、数字经济、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五大特色产业基地启动建设,以东湖高新区为核心的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光谷生物城综合竞争力升至全国第四,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元宇宙等未来产业加快培育。


——科产人城深度融合。鼎力大举实施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补短板工程,全年城建投资482亿元,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十四纵十四横两环”路网体系加快完善,教育财政投入20.5亿元、增长19.8%,光谷同济儿童医院等4家医疗卫生机构建成投用、新增床位1000张,光谷文化中心开工建设,光谷书房、邻里中心等全面铺开,都会功能日臻完善,新城面貌持续提升。


——改革开放活力迸发。自贸区建设稳步推进,制度创新指数排名全国自贸区第9、中部地域第1,“光谷数字人才卡”创新举措被国务院自贸区简报刊发,在全省率先试点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开工一张证”、“一网通投”等改革。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全力以赴稳定经济增长。项目投资支撑有力,全年新开工项目102个、总投资861亿元,鼎康生物、华星光电模组厂房等24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坚持招大引强,实现6个百亿项目签约落地,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232亿元、产业到位资金532亿元,均位居全市第一。推动消费市场回暖向好,研究出台“商贸十条”,开展光谷汽车嗨购节、美食“光谷之夏”等促销活动,全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紧盯消费新趋势,鼎力大举培育消费新平台新业态,光谷大悦城、中商光谷世界里等大型购物中心开业,光谷步行街、关山大道、首创奥特莱斯等重点商圈提档升级。助企纾困成效明显,积极落实国家、省市“一揽子”支持政策,建立“一保一联一帮扶”对口帮扶机制和“两分一销”问题办理机制,积极开展“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累计减税降费161.16亿元。纾困贷款贴息政策惠及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2100户。发挥10亿元科技融资担保基金、100亿元光谷创投引导基金作用,着力解决融资难问题。


二是全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动创新平台建设,脉冲强磁场提升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五大湖北实验室实体运行,新获批智能设计与数控、数字建造2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武汉量子技术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组建成立,光谷集成电路创新联盟创立,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揭牌,获批建设首批国家未来产业科技园。全力推动创新人才聚集,启动人才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实施人才“注册制”“积分制”等改革,赋予重点企业和创新平台人才举荐权。成立光谷人才集团,举办东湖科学城人才生态建设大会。持续完善双创生态,孵化载体专业化和精致化水平不停提高,联合龙头企业、平台企业、高校院所等建设孵化载体,全年新认定4家国家级孵化器、3家国家存案众创空间,国家级孵化载体不停壮大。踏实推进科技成果转化,3家中试平台挂牌运营,开展10场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370亿元。创新创业工作连续2年获国务院激励表彰。着力提升创新效能,出台《东湖高新区“揭榜挂帅”项目实施办法》,对外发布“揭榜挂帅”项目69项,涌现出国内首款1.6Tb/s硅光互连芯片、国内首款2K高频PWM柔性屏、全国产EDA软件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科技型企业加速成长,探索实施企业积分制试点,新认定瞪羚企业559家、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1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达到95家。获批国家知识产权服务出口基地、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区,加快推进光谷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中心建设,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近1.4万件、同比增长27.8%。


三是更鼎力大举度加快产业发展。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出台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和三年行动方案,开工建设中国信科高端电子器件和5G移动通信研发生产基地、金山集团武汉总部等重点项目,做大光电信息服务规模和应用市场,拓展光电融合产业生态圈。做强做优生命健康产业,迭代升级生命健康产业支持政策,推动联影智融环球创新总部、禾元生物产业化基地等项目签约落地,质子放疗研究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药明康德华中总部基地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首个1类新药获批上市,8个1类新药获批临床,数量创历史新高。加快培育智能网联终端产业新动能,出台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划,签约集度武汉总部项目,引进蔚能全国总部及动力电池研究院、亿纬锂能储能总部及研究院、海微科技总部暨研发制造基地等优质项目。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着力打造国家级5G+工业互联网产业基地和先导区,超前谋划推进数字“新基建”发展,推动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提质扩容,武汉超算中心建成投用,“星火·链网”超级节点(武汉)在全国率先上线。


四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重点范畴改革,创新推出全面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覆盖清单管理,打造“一门”“一窗”式服务,在全省率先实现“企业注册即开户”。攻坚市场准入、准营、退出全链条改革,升级光谷创业大礼包2.0版,进一步低落制度性交易本钱。在全省率先试点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首批9个行业实现审批时限压缩95%以上,申报材料平均减少40%以上。成立全省首家优化营商环境法治服务中心,一站式解决企业涉法诉求。创新推动柔性执法,制订“首违不罚”清单,对37类轻微违法举动实验首违不罚。出台新型工业用地(M0)项目管理办法,强化地皮要素保障和资源集约使用。全面深化自贸区改革,选取13个切口小、作用大、片区急需的政策诉求,建立市区联动工作专班,以点上突破带动面上提升,获批国家进口商业促进创新示范区。武汉片区累计形成285项改革成果,其中11项在全国复制推广,117项在全省复制推广。深化自贸区联动创新,统筹协调天河机场、阳逻港、吴家山铁路等口岸资源纳入联动创新区。稳步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发布“光谷外资政策3.0”,引进合亚医药武汉研发中心、极狐中国总部等重点项目,全年实际使用外资22.7亿美元,其中FDI达7亿美元、全市第一,推动湖北国贸、长江国贸等一批外贸企业总部落户光谷,外资企业数量增至近1100家。首创“金关保”业务,大幅压缩通关时间。鼎力大举发展大宗商业、跨境电商等新兴商业业态,新增2家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中贸金宇等4家企业获商务部平行汽车进口资质。推动东湖综保区都会货站与鄂州花湖机场对接,助力打造内陆新“出海口”。


五是全面提升都会功能品质。着力提升都会能级,完成“三区三线”划定,新增城镇建设用地35平方公里。30条市政道路完工,新增停车位2万个、充电桩3600个,国内首条都会“空轨”全线贯通,武汉东站开通运营,实现武汉都市圈铁路公交化运行。全面落实环卫作业资质审批告知承诺制度,深化路长制、燃气安全等专项工作,探索实施“双十清零”工作模式,全面推进都会运行精致化管理和“一网统管”。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和长江警示片反馈问题年度整改任务,牛山湖荣获武汉市“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加快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和海绵都会建设,踏实推进“双碳”行动,推动都会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发展。着力提高都会安全韧性水平,坚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存共同创造活动,建成全省首家数字经济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智苑社区共享客厅、黄龙山蚓窍诗社等系列品牌。深入开展安全生产、自建房安全等专项整治活动。完成区—街道—社区三级综治中心信息化改造一期项目,全面整合综治信息平台,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平安光谷建设成效明显。


六是用情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出台“卫生健康十条”,谋划推进国家医学中心、高水平医院等17个公共卫生重大项目,全面完成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改革和卫生健康岗位制改革,推动公共卫生事业加快发展。踏实推进教育优质平衡发展,新建、改建中小学校12所,新增学位10450个,新增幼儿园7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84%。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49万套。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和社会工作指导中心建成投用,完善区—街—社区“三专”体系,开通24小时心理服务热线。托育服务设施加快建设,托育服务水平不停提高。完善养老服务设施,构建医养结合、“互联网+”融合的立体式养老服务体系。兜牢民生底线,深入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加大稳岗援企力度,实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全覆盖,增强社会保障本领。对口帮扶和区域协作工作成效明显。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认真落实党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健全高效运转的疫情防控指挥体系,充分发挥科技战疫上风,首推“三位一体”流调模式,首创疫情防控实时动态“一张图”,创新应用新技术,果断有力扑灭多轮散发疫情。面对疫情防控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因时因势调解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全力保健康、防重症,精心保护重点人群,疫情防控实现平稳转段。一年来,1万多名防疫人员战高温、顶严寒,日夜坚守;4000多名医护人员舍小家、顾大家,一路守护;2000多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坚守一线;百万光谷市民守望相助、共克时艰,汇聚起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构筑起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在此,我向所有参与疫情防控的医护人员、志愿者、党员干部及全体市民,致以崇高的敬意!


一年来,我们始终牢记打铁还需自身硬,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增强管委会自身建设,严格依法行政,认真履职尽责,努力营造继承尽责、实干笃行的干事创业氛围,行政效能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深入开展,国家安全、民族宗教、港澳台侨等工作踏实推进,消防救援、信访、档案、保密、审计、统计、仲裁、慈善、群团、机关事务管理等工作不停增强,各项事业呈现新气象。


奋斗成之惟艰,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百万光谷人民同心协力、拼搏奋斗的结果!在此,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关心支持光谷建设发展的各位创业者、企业家等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2023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推进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的关键之年,是高标准建设武汉新城、创建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启动之年。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武汉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抢抓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省市突破性发展独树一帜的光电子信息产业、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发展等重大机遇,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推进产城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高标准启动武汉新城建设,加快打造“科学之城、追光之城、向往之城”,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世界光谷”新篇章。


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域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以上,进出口总额达到1900亿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0%,新增高企1000家以上,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1.5万件以上,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能耗强度下降完成省市下达目标。


完成上述目标,要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推动省市重大战略在光谷落地见效


奋力推进世界光谷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武汉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市战略部署,制订世界光谷建设行动筹划,明确到2049年全面建成世界级原始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引领地、活力生态涵育地的目标定位和阶段性任务安排,奋力吹响阔步迈向世界光谷的集结号。对标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等领先地域创新支持措施,出台世界光谷建设专项支持政策。围绕聚集环球顶尖人才队伍、建设世界一流创新平台、构筑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等重点,创新工作思路,细化工作举措,强化统筹保障,推动世界光谷建设开篇破题。


加快打造武汉新城核心区。聚焦“两高地、两中心、一样板”功能定位,锚定“山水城、家园城、智慧城”三大目标,对标中国式现代化宜居湿地都会样板,坚持规划先行,注重统筹协调,聚焦体制机制创新深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创策源本领提升、产业能级提升、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治共保、对外开放提质增效、深化改革赋能、科创金融创新示范、重大项目攻坚等十大行动,加快启动科学论坛、科学社区、大科学装置以及主干道路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光谷科创大走廊、东湖科学城、国家实验室等重点载体,加快推进公共资源共享、环境综合治理等重点民生工程,有效提升市民感知度和幸福感、提升项目集中度和显示度。


争当武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主力军。全面落实《加快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聚力创新策源本领提升、创新动能开释、区域开放融合创新等目标任务,加快打造区域创新主引擎。突出战略科技力量布局,高标准建设科学特征凸显、创新要素集聚、策源本领突出、科创活力迸发的世界一流东湖科学城,构建原始创新强大引擎。突出世界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以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为核心载体,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打造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等世界级产业集群。突出开放融合创新,强化圈群联动发展,构建开放创新生态和合作机制,加快形成引领武汉、辐射中部、融入环球创新网络的重要增长极。


(二)全力推动经济运行稳中快进


充分激发投资效能。深入开展“项目投资攻坚年”行动,谋划投资亿元以上项目超300个,新建亿元以上项目超100个,续建亿元以上项目234个,推进市级重大项目35个。紧盯关键核心“卡脖子”环节强链补链,创新大招商机制,深入开展协同大招商、招投联动,开展光谷世界行招商活动。增强要素保障,切实推动签约项目落地开工。争取专项债和政策性开辟性金融工具,稳步推进基础设施REITs试点,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全面提振消费市场。完善消费政策体系,出台商贸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和三年发展行动方案,落实“光谷商贸十条”。打造高品质消费地标,优化提升关山大道商圈、光谷步行街商圈、中心城商圈,布局建设更多特色文化娱乐场所、休闲街巷、15分钟便民生存圈。加快发展数字文旅、互联网健康医疗、电商直播、智能体育等新型消费,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以供给创新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开展消费促销活动,营造高品质消费环境,激发消费潜力。增强高质量住房供给,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推动外资外贸加快发展。抢抓后疫情时代发展机遇,充分使用自贸区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金融、教育、医疗、航空等范畴的外资企业落户光谷。紧盯国内外龙头外贸企业,增强外贸招商分析研究,制定重点外贸企业招商路线图,进一步完善供应链、创新链、产业链。研究出台跨境电商等专项政策,加快跨境电商、海外仓、保税维修和再制造等外贸新业态发展。进一步完善进出口企业服务联盟功能,壮大外贸队伍,扩大外贸规模,提升外贸综合服务水平。


(三)全力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


聚力攻坚创新平台建设。力争国家实验室创建取得突破性进展,争创1—2家国家实验室基地,大科学装置建成运行2个、开工建设3个、立项实施2个。探索构建创新平台运行提质增效的有效路径,推动5家湖北实验室、5家国家创新中心实现高效运行,形成创新平台出人才、出成果、出品牌的良好局面。紧盯中科系、高校系、龙头企业系创新平台布局,新引进1—2个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超前谋划2个大科学装置,加快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


全面提速创新主体培育。抓好创新主体培育,加速完善企业创新积分平台建设,建立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多维度挖掘企业发展潜力,力争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增长20%以上,发展壮大一批科技领军企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职位,支持龙头领军企业联合高校院所、产业链上卑鄙企业建设专业研发机构,推行重大科技专项“揭榜挂帅制”“赛马制”,加紧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全力服务创新要素汇聚。鼎力大举促进“双创”载体提质升级,推动孵化器、众创空间专业化、市场化、链条化发展,打造标杆性孵化器。推进中试平台建设,举办高质量的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持续举办青桐汇、3551创业大赛等品牌双创活动。加快建设东湖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推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态集群发展,做大产业发展基金、创投引导基金、合伙人基金规模,基金规模突破2000亿,新增上市企业8家以上。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建成筑芯产业园、生物创新园二期、前沿生物技术产业园,新建工业标准厂房100万方以上。


(四)全力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坚定不移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实施工业经济提升三年行动,不停壮大实体经济。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开工建设烽火科技、信科移动等重点项目,续建华星光电、光迅科技等产业项目,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壮大生命健康产业能级,聚焦生物医药、体外诊断、高端医疗装备、生命科学工具等重点范畴,着力培育打造“链主”企业,鼎力大举引进产业上卑鄙重点企业,加快布局创新药、基因与细胞疗法、植/介入高值生物医用材料等创新产业板块。加快发展新能源智能网联终端产业,出台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行动方案及专项政策,建设环球领先的L3级智能网联示范区,打造科学岛全域L4智能驾驶场景,推动一批产业链重点企业签约落户,加速推动光电子信息和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鼎力大举推进智能制造,实施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咨询诊断,推动企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


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鼎力大举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光谷数字经济产业园投用,加快小米科技园、泰康科技和大健康总部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研究出台光谷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创新发展方案和政策,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软件产业基地,以武汉软件新城为核心创建中国软件名园。突破性发展北斗产业,研究出台光谷北斗产业专项政策。壮大文化创意产业,推动中国(湖北)网络视听产业园、互联网文娱产物研发生产基地等项目加快建设。提升生存性服务业供给水平,推动家政、护理、养老、托幼等提质扩容。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面向人工智能、脑科学、量子信息、6G、氢能与储能、元宇宙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范畴,遴选发布硬核科技企业榜单,组织硬核科技企业场景对接,打造硬核科技成果展示平台。支持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创开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推动实现武汉超算中心对外运营,加快打造未来产业科技园、武汉数字经济研究院、武汉量子技术研究院等未来产业孵化载体。完善支持未来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增强专利布局、人才储备、平台建设、场景开辟,建设未来产业园区。


(五)全力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政务环境,统筹“证照分离”改革,深化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打造商事主体统一地址库,拓展“高效办成一件事”。统筹推进工程建设范畴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工程建设审批、招投标流程和监管。加快“数字光谷”建设,打造联合创新实验室,加快建设“光谷云”,高水平推进重大数字基础项目建设,争创数据要素市场化省级试点区。持续优化市场环境,不停优化政策供给,消除各类准入限制和隐形壁垒,切实提高促进企业融资、人才引进、市场拓展的服务本领,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着力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鼎力大举弘扬企业家精神,竭尽全力为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保驾护航,努力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发展环境。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壮大工程,力争市场主体突破20万家。探索闲置地皮清理处置的长效机制,盘活低效用地资源,腾挪产业发展空间。


深化重点范畴和关键环节改革。推动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先行先试,争取全年探索形成20项以上制度创新成果。持续开展QFLP金融改革试点,争取网络游戏属地管理试点,推动药品及医疗器械审评检查华中分中心、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两证合一”等改革事项取得实质性进展。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企业进一步明确定位、聚焦主业,提高国企和国有资本市场化运营水平,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提升国企治理效能。深化科技金融改革,推动获批全国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进一步优化拓展法治服务中心功能,以法治力量赋能企业创新发展。


加快高水平对外开放。出台《东湖高新区建设国家进口商业促进创新示范区实施方案》,加快建设进口商品集散中心。鼎力大举支持外贸企业出海参展、拓市场抢订单,搭建合作交流平台,统筹推进“引进来”和“走出去”。创新服务商业发展机制,鼎力大举发展技术商业、数字商业。用足用好口岸资源,联合天河机场、花湖机场、阳逻港、吴家山铁路中心站,加快建设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探索实施政策联动、产业联动、创新联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联动光谷都会货站和鄂州花湖机场,支持综保区拓展都会货站“口岸功能”,推动花山港正式验收,拓展“出海”新通道。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发挥自贸区、综保区等开放平台引领作用,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六)全力推动科产人城深度融合


以流域综合治理夯实都会生态本底。突出山水城的有机融合,统筹治山、理水、营城,布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产城融合发展的空间单位,打造宜居湿地都会样板。严守流域安全底线,坚持系统思维,深入推进河湖长制。深入实施排水清查整改、水质监测和水生态修复等七大行动,推进南湖、汤逊湖、九峰明渠等流域治理攻坚,启动豹澥湖、严家湖、车墩湖等流域治理,统筹考虑上卑鄙、左右岸、干支流、旧区与新城的综合治理,协调推动生态环境共治共保,确保“九湖二十三渠”长治久清。深入开展破损山体生态修复攻坚行动。统筹推进大气和土壤污染治理,加快推进原葛店化工厂南区等地块土壤修复。编制全区生态修复和国土综合整治规划,启动3个生态修复和国土整治工程。


以区域视野优化国土空间规划。落实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发展要求,优化光谷都会功能布局、用地结构、综合交通,在划定“三区三线”基础上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持续开展都会体检,推进武汉新城核心区都会设计和控规优化。开展“都会更新年”行动,坚持“留”“改”“拆”并举,启动一批老旧小区改造,打造特色街区,全面提升都会气质和活力指数。做好大科学装置、重点产业项目、重要民生工程的用地保障。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2万套、市场化租赁住房5000套,推进棚户区改造5000套,鼎力大举缓解不同群体住房困难。


以匠心精神提升都会建设品质。深入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民生发展三年行动筹划,新开工项目100个以上、完成基建投资300亿元。优化提升路网体系,建成50公里以上骨干路网,新开工40个以上次支路项目,打通10余条微循环道路,骨架道路建成率达到80%以上,建成运营地铁19号线及空轨一期,推动武汉东站和都会融合一体化发展,加快构建“鱼”型高速轨道廊道格局,打造天河、花湖“双枢纽”1小时交通圈。加快市政设施建设,新增停车位11500个,开展22个小区燃气设施更新改造,封闭改造露天垃圾压缩站2座,新(改)建垃圾分类收集屋30座。增强都会地下空间开辟使用,开工沿高新四路等一批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推动光谷中心城地下空间全面投用,提高都会综合承载本领。


以绣花功夫推进都会精致化治理。深化都会体检成果运用,加快实施提升都会建设管理精致化水平三年行动。动态更新完善都会功能布局,因地制宜编制街道一体化设计导则,改善空间连通性和交通可达性。深入推进路长制,形成“畅、安、舒、美”的道路交通环境。踏实做好背街小巷、“三边”环境、货车停靠、户外广告等专项治理,推进智慧环卫、燃气、桥隧、公厕等设施物联成网,积极打造“一网统管”智慧平台,实现都会有序高效运行。


(七)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深入推进“才聚荆楚”、“学子留汉”、大门生创业扶持等专项工作,新增城镇就业3.2万人、开辟公益性岗位1200个以上。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推动教育、医疗优质平衡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扩大公办义务教育覆盖率,建成中小学8所、新增学位17300个;培育优质师资队伍,持续实施“三名工程”,新招聘教师650人,构建优质平衡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健康光谷建设,建成投用疾控中心等4家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加快光谷人民医院等重大项目建设,开工武汉儿童医院光谷院区等10个项目,新招聘600名岗位制人员,提升分级分层诊疗救治本领,优化提升光谷医疗服务体系。落实优化三孩系列政策,建设区级托育服务指导中心,稳步提升托育服务本领。


推进人文光谷建设。强化顶层设计,编制出台《东湖高新区公共文化体育建设规划》和《促进东湖高新区文旅体事业发展政策》。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积极推动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音乐厅、剧院等场馆建设,推动第二批光谷书房建成开放。高标准举办光谷企业家节、光谷马拉松、光谷话剧节、光谷音乐节等品牌活动。加快推进明楚王墓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踏实推进全民参保,实现养老、失业、工伤保险扩面净增6万人。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困难群体动态监测、双向校验、监督管理机制,稳步推进社会救助提标扩面。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新增1家养老综合体,深化“互联网+养老”等定制养老服务,实现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达标率100%。持续打造特色帮扶,携手恩施打造富硒康养示范带。


(八)全力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守牢都会安全底线。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部署,踏实做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各项工作,增强医疗救治本领建设和防疫物资保供储备,全力保健康、防重症,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统筹发展和安全,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开展燃气、危化品、食药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还建房电梯等重点行业范畴专项治理。提升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本领,推进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提高应急联动本领,切实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健全矛盾纠纷多元调解机制,加快建设区级法律援助工作站,增强与公检法联动,建立园区流动仲裁庭,畅通劳动纠纷化解的“毛细血管”。增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组织开展领导干部“四访”活动,持续化解信访积案,合力推动突出矛盾化解。


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坚持党建引领,推动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力量下沉,推动共同创造活动试点扩面提质。引导社会化资本参与社区治理,搭建以公益慈善资源为基础的多元共治平台。深入开展全国文明都会、典范都会创建活动,坚持以测促创,深化文明街道、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创建。高标准推进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建设,开展“智能社会清明上河图”创作与艺术展,启动系列智能社会治理应用场景示范类项目,举办环球人工智能社会治理论坛,推动数字赋能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快推进综治中心二期建设,拓展实战化场景运用。踏实做好民族、宗教、档案、保密等各项工作,合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三、全面增强管委会自身建设


(一)强化政治建设。要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光谷重要讲话精神,反复重温嘱托,时刻牢记嘱托,在服务科技自立自强、发展上风产业、基层社区建设上,力量再增强、举措再加大、速度再加快,以实际行动亮明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坚决态度。要全面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核心要义,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着力解决光谷发展的各类实际问题,切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光谷落地生根。


(二)强化依法行政。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一体推进法治光谷、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让法治成为最好的营商环境,让行政执法有力度、有温度。建立全流程法律服务工作体系,形成“事前”布局预警、“事中”精准指导、“事后”总结提升的法律服务工作体系。加快建设数字政府,推进政务全光网络建设,加快行业专网整合,形成一体化物联感知网络体系。依法推动政府信息公开。深入开展“八五”普法,持续推进“法律七进”活动。提高诉讼复议应诉本领。


(三)强化务实继承。要把今年作为大抓落实之年,牢固树立“继承为要、实干为本、发展为重、奋斗为荣”的为政理念,充分激发干部群众干事创业活力。要改进工作作风,强化部门协作,坚决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推诿扯皮、文来文往等现象。要谋定快动,强化执行落实、跟踪督办,加快把各项部署变为政策举措、产业项目、都会环境。要强化领导干部带头抓落实,面对科学城攻坚、产业培育、信访积案化解等重大任务,分管领导和行业主管领导不但要亲自抓、带头干,还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当好带头冲锋的“头雁”。


(四)强化正风肃纪。要始终贯彻严的主基调,深入推进违规吃喝、营商环境等专项整治,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从严惩处各类违规违纪举动;要做实纪检监察各类监督,发挥好巡视利剑作用,推动党内监督和各类监督贯通协同,着力增强“一把手”和领导干部监督,强化拆迁还建、工程审批、项目建设等重点范畴监管,做实监督全覆盖。要鼎力大举夯实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增强党员教育管理本领,引导干部发自内心立正身、讲原则、守纪律。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以彻底自我革命精神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增强新时代廉政文化建设,坚定理想信心,涵养浩然正气,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永葆清正廉洁本色。


同志们!踔厉奋发担使命,奋楫扬帆再出发。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勇担使命,同心同德、奋勇前行,全力打造“科学之城、追光之城、向往之城”,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光谷篇章!


编辑 | 施佳敏
编审 | 龙大虎
审核 | 肖辉
出品 | 光谷融媒体中心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光谷社区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Sitemap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00000000 举报邮箱:adminx@adminx.com 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00000000

GMT+8, 2024-11-26 16:23 , Processed in 0.794419 second(s), 39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