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 900 8000

关注丨从输出企业到输出模式,光谷生物城拉动生物产业全域创新

大溪谷 发表于 2019-4-10 20:4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41 0
3月22日,首批科创板IPO申请企业,在上交所上市发行审核系统官网预披露。被受理的9家企业中,湖北占两席,全部来自光谷生物城。
两家企业分别是武汉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和安翰科技(武汉)股份有限公司,一家是院士创业,一家是海归创业。
去年7月,武汉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上市,成为光谷生物城创建10年培育的第一家本土生物医药主板上市公司。
毗邻光谷的江夏,借鉴光谷生物城模式的“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蓝图初现。
当前,武汉正在构建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世界级万亿产业集群。光谷生物城用10年时间证明:我省及武汉市发展生物产业这条路,走对了。
冲刺科创板的湖北“黑马”
证监会文件显示,科创板重点支持的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
虽然两家企业申请被受理只是迈出上市第一步,但意义非凡——它表明,湖北在培育发展以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上,走在全国前列。
科前生物是一家动物疫苗龙头企业,专注动物生物制品研发、生产、销售和兽医技术服务,其创始人陈焕春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目前,该公司拥有病毒悬浮培养生产线、细胞毒灭活疫苗生产线等10条生产线,拥有31个国家新兽药注册证书,28项国家发明专利。
2016年至2018年,科前生物营业收入分别为3.9亿元、6.3亿元、7.4亿元,业绩稳步增长。
创立于2009年的安翰科技是一家高科技医疗器械公司,创始人肖国华为美国海归。该公司研发的“胶囊胃镜机器人”,浓缩80多项科技创新专利、集成了400多个精密元器件,能在受检者胃里进步倒退、平移翻转,把病灶看得清清楚楚,检查过程全程无痛、无创、无需麻醉。
2016年至2018年,安翰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1.15亿元、1.72亿元、3.22亿元。2017年末最后一次融资,安翰投后估值59.6亿元,是光谷唯一的生物医药“独角兽”企业。
省上市办公布的《2018年度82家上市后备“金种子”企业名单》显示,入围的42家武汉上市后备企业中,有9家为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健康养老等领域企业。
从输出企业到输出模式
过去10年,依靠人才和创新,一张白纸上崛起的光谷生物城,已集聚各类生物企业2000多家,产业总收入突破千亿大关。目前,有400多个新药在研,其中26个一类新药进入临床。
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管理办公室原主任但长春认为,光谷生物城之所以能在激烈的产业竞争中抢占制高点,关键是我省及武汉市将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作为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培育,摸索出了一套生物产业发展的“湖北模式”。
此前,以光谷生物城为“火车头”,宜昌、荆门、十堰等地,已建起区域性生物产业园,形成湖北生物产业“1+8”多点支撑格局。国药、人福医药、兰丁医学等光谷生物城领军企业,带着技术和市场向省内溢出。
而今,光谷生物城正从输出企业和产业,向输出模式转变。
按照武汉最新的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光谷生物城将聚焦大健康产业总部经济建设、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和生物农业产品研发、创新企业孵化等,为武汉大健康产业的驱动核。江夏主要承接放大光谷生物产业的溢出效应,聚焦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的规模制造。
江夏区委书记王清华介绍,该区目前有9家生物医药类规上企业,计划用10年时间规划建设“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打造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健康养老3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力图实现年税收100亿元、年产值1000亿元。
该产业园规划面积27.8平方公里,与光谷生物城30平方公里面积相当;10年周期、百亿税收、千亿产值,也是当年光谷生物城2008年在二妃山下破土之时,提出的产业愿景。
“生物火车头”拉动全域创新
如果说,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光谷生物城的诞生更多是为了分担光电子产业风险,是一块为新兴产业创新试错的“试验田”,那么武汉当前将生物产业上升至3大万亿战略性新兴产业,则吹响了生物产业全域创新的军号。
2018年,武汉大健康相关产业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增长率连续3年超过15%,根本形成以光谷为核心区,江夏、汉阳、硚口等为扩展区的发展格局。
人福医药、九州通、国药控股、国药器械等4家年收入超百亿元龙头企业,辉瑞、费森尤斯卡比等8家世界500强企业,药明康德、华大基因、联影医疗等国内细分行业领军企业,马应龙、健民等本土知名中药企业,以及安翰科技等“独角兽”企业,令武汉这座新兴的“生物之城”春色满园。
不过,武汉市人民当局参事、武汉大学环球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毛宗福认为,武汉大健康产业除光谷生物城外,其他各区产业聚集度仍然不够,上下游配套本领不强,整体规模偏小,缺乏品牌。
2016年,武汉医药生产企业为82家,2018年仍然是82家;医药批发企业2016年为439家,2018年426家;累计获批的新药及仿制药注册批文近3000个,多属中低端品种,尚没有单产品销售过10亿元的产品。“除九州通医药、人福集团和远大医药外,其他医药企业产值或营业收入低于100亿元,全市医药工业产值还不及江苏泰州的扬子江药业集团。”
他发起,武汉应捉住产业黄金机遇期,结合生物产业创新人才激励政策及服务模式,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实施生物医药产业倍增计划,并建设武汉国家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
根据规划,到2025年,武汉力图大健康产业总收入达到8000亿元,2030年达1.32万亿元,真正形成万亿产业集群,托起武汉产业转型升级新动能的“第三极”。
信息来源:湖北日报,记者李墨
审校:丁鹏、张珊妮、吴非
计划:心心汉盟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光谷社区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Sitemap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00000000 举报邮箱:adminx@adminx.com 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00000000

GMT+8, 2024-11-23 22:40 , Processed in 0.976758 second(s), 3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