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烟似雪 发表于 2023-8-21 09:41:10

光谷拓荒牛坚守主业几十年,心无旁骛把窄路走成宽途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ff8e55a837fdeca689751b2576dce99d~tplv-tt-large-asy2:5aS05p2hQOmVv-axn-aXpeaKpQ==.image?x-expires=2007977723&x-signature=s%2BKmgysCmr6THVPVV3tuvBkne68%3D1988年,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正式挂牌成立,变革的钟声悄然鸣响。
彼时,人们没有想到,一条发展与变革的门路上,将汇聚越来越多怀揣激情与梦想的创业者,矢志不渝发展与坚守光电子信息等产业,这条路从此越走越宽。
坚守主业,盛隆电气在市场上第一家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品牌开关柜——iPanel智能配电柜,拥有100余项专利和软件版权;
坚守初心,奋进电力的创始人从电力安全技术及装备领域再出发,成立奋进智能公司,打造国内“工匠机器人”高端制造领军品牌。
35年,弹指一挥间,蓝图一个个变成实景。坚守在光谷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追梦者们从未止步,向更高目标奋进,向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进军开拓。
“一辈子要干成一件事,一定要在行业里搞出名堂”
https://p26-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87fc4bd361465ed0126bfd35659fc2ae~tplv-tt-large-asy2:5aS05p2hQOmVv-axn-aXpeaKpQ==.image?x-expires=2007977723&x-signature=VQUyzM0dSiyHcR2Wt7rkapETTyg%3D盛隆电气在光谷关东科技工业园3-2#楼的厂房。1994年5月13日,举行了武汉工厂投产仪式,标志着盛隆电气集团正式进驻武汉。长江日报记者 周超整理
以实业为本,制造为业,主业是否守得住,要看企业有没有真正硬核的“独门绝技”。
1979年5月13日,谢元德拉着搭档在枣阳王城镇创办了湖北第一家农村联合体企业,几年后,改名为“盛隆电气集团”。
1991年,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获批国家级新技术开发区。
“去武汉,去光谷!”盛隆电气成为入驻光谷第一个工业园的第一家企业,谢元德看中的是武汉的人才、技术与面向全国的大市场。但刚进武汉,如何打开市场就成了摆在面前的第一道难题。
当时,他们盯着武钢下功夫,反复登门沟通才拿到订单,公司不敢懈怠,聘请总工程师及资深专家团队专门提供后续服务,这一笔订单展示出的实力获得认可,就此打开武汉的市场。
“一辈子要干成一件事,一定要在行业里搞出名堂。”谢元德说,40多年来,盛隆电气始终聚焦电气主业,专注做自己的产品。在行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中,盛隆在智能化设备等关键技术领域稳居第一。坚守,成为企业发展的底色。
坚守,这与“光谷”概念首倡者、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黄德修的想法不谋而合。1998年7月,黄德修在一次交流发言中,展示了一幅武汉光电子研究与生产企业的介绍图,这些企业均分布在当时的华中理工大学四周。“这类似于美国当年的硅谷”,由此成为当年他向武汉市政府提出“光谷”建议的灵感所在。在湖北省、武汉市共同推动下,2001年,科技部、原国家计委分别发文支持“武汉·中国光谷”的建立。“中国光谷”从此起航。
“未来50年,武汉的发展要靠光电子!”黄德修无比笃信,1999年底,当国际上出现电子器件、通信设备的大量积压和相关公司亏损情况时,有人开玩笑,“光谷要光哭了”,但他始终坚信,光电子产业必将崛起。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a3d903080889af227184b27040b07e9d~tplv-tt-large-asy2:5aS05p2hQOmVv-axn-aXpeaKpQ==.image?x-expires=2007977723&x-signature=ZMQaSxHWlKAislK4CV%2BTnNh7xnE%3D2023年8月16日,盛隆电气自主研发的市场上首款ipanel智能配电柜,因其外观、安全、智能、节能等受到市场青睐,不仅销往国内各大型项目,也漂洋过海承接国外订单。长江日报记者周超 摄
最终,光谷抢占了国内外光电子市场的机遇,原有大型光电子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显著增加,全球500强企业中有80多家企业和海内外一批知名企业相继落户。
2022年,黄德修病逝,他付诸半生心血的光谷依然在光电子信息产业坚守创新。
扔掉铁饭碗,卖掉自家房,追逐创业梦想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a51dc5013c9b6c82aacaa1b656cbff22~tplv-tt-large-asy2:5aS05p2hQOmVv-axn-aXpeaKpQ==.image?x-expires=2007977723&x-signature=LjHkG56%2BjiMhDtbFOEXIhnVc5U0%3D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办公室首批工作人员在租借的简易二层小楼前合影,红砖灰屋顶,旧窗斑驳墙。照片上,一张张洋溢着青春与激情的脸庞定格其上。 长江日报记者周超 摄
1991年,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办公室首批工作人员在租借的二层小楼前拍下一张合影。
近日,照片上的主人公在担当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现,那时,他们从武汉三镇的各个角落汇集而来,面临着未知的前路,开始了一次集体创业。信念无比清晰,“开发区必须培育出自己的企业”,开发办的全体工作人员将办成“企业的家”作为目标。
原东湖技术密集经济小区(后改名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规划办公室第一任负责人水世闿曾回忆,为帮助武汉邮电科学院带动光纤生产走出实验室,武汉市将附近的单晶硅厂几乎无偿地转让给邮科院,还为邮科院争取到购买光纤敷设机和单膜光纤接续设备的外汇12万美元。
一个个高新技术项目就这样被扶植起来,现在不少已发展成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骨干企业。目睹光谷这片创新热土风已吹来,越来越多高校、科研机构的工作人员投身其中。
徐击水原本是武汉大学教师,“实业强国”的抱负萌动后,他放弃“铁饭碗”开始创业。1994年,公司成立两年后,他和搭档卖掉住房,在光谷拥有了一栋属于自己的办公楼。
即便在最难的关头,这些创业者都抱有信念: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要放在守住主业上。他们点燃了武汉科技创业薪火。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d549ea4fed5ad2d62f1f42a7de003e4f~tplv-tt-large-asy2:5aS05p2hQOmVv-axn-aXpeaKpQ==.image?x-expires=2007977723&x-signature=4ndLEReBQCrO1G1XE4F14KebQvc%3D2000年5月8日,在第三届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周上,东湖高新区提出以建立国家级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武汉·中国光谷”为突破口,跨越式地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支柱产业高新技术化,这是“中国光谷”首次正式亮相。长江日报记者周超 整理
“有今天的成就,与光谷分不开”,回忆创业历程,徐击水十分感慨,他提到,创业多年,光谷提供了大量政策扶持、资金补贴和人才支持。谢元德说,自己始终感激光谷与武汉,是开放包容的环境让企业获得发展。
咬定高端装备制造,一刻不放松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0f372afd218085ea8ac7866f8e839238~tplv-tt-large-asy2:5aS05p2hQOmVv-axn-aXpeaKpQ==.image?x-expires=2007977723&x-signature=dNUtz3Kak0u0kx%2BALMRg25bQXlM%3D中国信科集团移动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科研人员在天线近场测试场内进行测试。长江日报记者周超 摄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施耐德、西门子、ABB等国际巨头纷纷抢占电气市场。“万难皆有破解法”,在变幻莫测的市场发展中,谢元德相信,要做自己的品牌才能不落入困境。
盛隆成立了武汉、北京两大研发中央,开启自主创新之路,做客户需要的产品,成为公司一以贯之的理念。
坚守,并非止步不前,而是守正创新。谢元德说,盛隆的秘诀是“不分心,不动摇”。
在配用电领域向电力技术与数字化、互联网技术相融合的智能化时代转变时,盛隆果断从“制造”转型至“智造”,通过自主创新研发出来的产品应用于数千个海内外项目,推动多项国家、行业、团体标准的制定,冲破国际品牌对中国高端市场的恒久把持。
在谢元德的理解中,守业与创新相互促进,进入盛隆工作的年轻人都会被反复提醒,“坚持创新、创业、创造,才能发生变化”。
在武汉,在光谷,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
上世纪90年代初,从传统电力自动化装备起步的徐击水成为“奋进”品牌的创始人之一。在企业走上快车道时,徐击水咬定高端装备制造业不放松,决定成立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研究小组,专注于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及核心技术的研究,2014年,又成立了武汉奋进智能机器有限公司,从通用机器人转向至“工匠机器人”。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942023a08583b45c28f67ebdca34e9a0~tplv-tt-large-asy2:5aS05p2hQOmVv-axn-aXpeaKpQ==.image?x-expires=2007977723&x-signature=iIsNA%2Frx%2BcbFB2myQMoCG5zkZHs%3D武汉奋进智能机器有限公司,白酒酿造上甑(zèng)专用机器人发货前进行功能调试。通讯员詹必胜 摄
“今年上半年,白酒酿造上甑专用机器人、智能行车订单较去年成倍增长。”徐击水信心满满。奋进智能不断突破白酒酿造智能化、无人化的瓶颈,继上甑机器人之后,开发出智能出入窖行车、静态摊晾机器人、包覆式起堆机器人等酿造工艺关键自动化装备。
几十年坚守创新,光谷初创者,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做主业,守得梦想花开,走出发展宽途。
(长江日报记者刘晨玮)
【编辑:张靖】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光谷社区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光谷拓荒牛坚守主业几十年,心无旁骛把窄路走成宽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