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余冒 发表于 2023-6-27 11:31:04

潜江市推进武汉都市圈发展成效

(一)交通发展先行。
我市境内高速公路主要依托汉宜高速、枣石高速联入武汉都市圈高速路网,国省干线已实现了与圈内城市互联互通;依托汉宜高铁、江汉平原货运铁路、金澳科技铁路专线等铁路网,融入圈内城市铁路客货运输网。其中,2022年我市积极融入武汉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主推的三大项目稳步推进, S247省道潜江汉江大桥目前已全部完工,近期将正式开放通车。大桥通车后将彻底解决天、潜两地一江相隔“天堑”,助力两市同频联动发展;汉宜高速潜江东互通已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考虑省交通运输厅已启动沪渝高速武汉至宜昌段改扩建前期工作,我市将积极对上夺取将东互通纳入汉宜高速潜江段改扩建一并实施,同时规划新建潜江西、周矶互通,改造提升后湖、丫角2处互通;潜江港泽口港区综合码头工程陆域堆场已移交至省港口集团组织实施,并于今年9月份顺遂开工建设。
(二)产业配套优势。
瞄准“光芯屏端网”配套产业“赛道”,向武汉追“光”,与武汉同“芯”,全方位承接武汉产业转移,着力打造武汉城市圈“光芯屏端网”配套产业示范基地,探索出了一条传统产业蝶变跃升之路。截至2022年10月,全市“光芯屏端网”关联企业近30家,规上企业有22家,1-3季度实现总产值84.1亿元,同比增长37%;完成税收2.3亿元,同比增长21%。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3.9%。聚焦“光芯屏端网”产业资金麋集型、技术麋集型、投资大、门槛高等特点,深化与长江产业基金互助,启动“基金+招商”的模式,与长江产业基金互助成立的30亿元的长江(潜江)产业基金,打响了长江产业基金在县域板块的第一枪,成功助推晶瑞电材来潜落户。
(三)科技铸牢融合。
积极向武汉借智借脑,引进省农科院、武汉轻工大学等科研院所10名专家作为省级科技特派员,为企业开展科技服务,目前,全市已拥有5个专家工作站和1个院士工作站。开展市校互助,与武汉工程大学共建潜江绿色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与湖北大学共建潜江产业技术研究院,与中国地大谋划共建湖北地大锂电新能源产业创新研究院。积极开展研发互助,推动3家企业联合高校申报省级科技项目,促进质每公司与武汉纺织大学签订技术委托开发协议,联合共建生物医药材料应用中心。推动小龙虾加工业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型,通过与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互助,创新研发小龙虾餐饮熟食菜品、即食产品、调味料等产品,探索小龙虾低聚糖(壳寡糖)在保健食品、化妆品、医药品等范畴突破性发展。
(四)公共服务共享。
在教育、医疗、社保、医保、公积金、公共交通、旅游、户籍管理、养老等九大基本公共服务范畴,配合做好圈内统一规范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今年3月,我市2家医院纳入城市圈职工医保异地普通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参保人可凭社保卡或医保电子凭证,在试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异地普通门诊费用,无须备案,实现异地门诊结算“一卡通”。4月,我市公积金业务实现城市圈异地转移业务取消六个月缴存限制。5月,武汉工商学院与我市续签战略互助协议,进一步深化校、政、企等多方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了产学互助、学研相济、研用结合的开放办学新格局。不动产登记6类业务接东连西、左右逢源,与天门、仙桃、荆州签订互助协议,实现异地通办。3个文旅项目整合进入九城优质文旅资源库,并入“武汉城市圈旅游年卡”范围,实现一卡畅玩九城100多家优质景点、场馆、游玩项目,在旅游观光、文化体验方面实现“同城待遇”。
(五)共享“菜篮子”。
充分利用湖区生态优势发展水生蔬菜,加强与武汉市水生蔬菜研究所技术互助,加快建设茭白(小龙虾)模式基地和特色莲藕基地。加强与武汉各蔬菜批发市场、蔬菜超市互助,发挥绿色蔬菜行业协会作用,开展订单生产与销售,将蔬菜产品销往武汉各大蔬菜批发市场和部分超市。严格推行蔬菜标准化生产和监管,进一步提升蔬菜产品质量,树立“潜江蔬菜”品牌。借助于武汉蔬菜信息平台和市民宣传,打造城市圈区域公用品牌“潜江蔬菜”。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光谷社区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潜江市推进武汉都市圈发展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