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贤 发表于 2023-7-3 08:10:57

科技创新三年行动方案出台,武汉都市圈加速推进科技同兴

6月27日,武汉都市圈发展和谐机制科技创新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武汉都市圈发展和谐机制科技创新组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武汉都市圈在科技创新协同方面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方案》明确,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武汉都市圈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逐步形成“研发在武汉、转化在都市圈,孵化在武汉、加速在都市圈,头部在武汉、配套在都市圈,链主在武汉、链条在都市圈”的科技创新和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优势产业竞争力显著加强,自主创新本领和区域创新活力全面提升。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itvKWvG4VdFEW~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3739313&x-signature=ENtn36%2BFbYQwGp7vshrmT9uRj4U%3D2月9日开园的黄冈(光谷)离岸科创中心,已从光谷引进孵化企业8家,28家黄冈本土企业进驻建立研发机构。
专家认为,《方案》将有效破除制约创新要素自由活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武汉都市圈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进一步推进都市圈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跨区域有序活动,有利于九市科技同兴。
共建科技创新平台
积极争取获批新建全国重点实验室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围绕国家重大需求,聚焦重大科学问题,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立足武汉都市圈科技创新资源禀赋,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水平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发挥东湖科学城创新极核的辐射引领作用,带动都市圈创新要素高度集聚,研发投入强度、创新策源本领走在全国前列。
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加快建设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优化提升、高端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推动国家作物表型组学研究、深部岩土工程扰动模拟、武汉光源项目启动建设。统筹谋划磁约束氘氘聚变中子源、农业微生物、武汉光源、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沼山时空精密测量原子干涉设施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预研预制。积极引进北京大学激光驱动多束流等设施来汉落地。
建设高水平实验室。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一室一策”有序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积极争取获批新建全国重点实验室。推动7家湖北实验室实体化运行,有组织地开展科研活动,涌现一批高水平标志性科技成果。
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推动智能设计与数控、数字建造等2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加快研发自主可控、国际领先的工业基础软硬件,组建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中部分中心,为武汉都市圈打造光电子信息、大健康、智能三条创新产业带提供有力支撑。
共同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医疗健康、新材料、纳米与量子等领域,培育一批机制体制灵活、市场适应本领强、跨区域合作的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支持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加快发展,积极融入都市圈。提升武汉光电工研院、黄石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华科大鄂州工研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能级,推动科研成果向实际生产力高效转化。
协同开展技术攻关
建设具有自主研发本领的技术集群
充分发挥武汉创新资源密集优势,以解决技术难题为导向,九市协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都市圈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深度融合,提升都市圈技术创新本领。
聚焦光芯屏端网、汽车制造和服务、大健康和生物技术等都市圈优势产业和重点领域,定期征集八市技术需求,组织在汉高校院所专家团队赴八市开展对接,推动八市与武汉地区高校院所签订市校合作协议,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关键标准,解决一批产业核心难题,推动建设具有自主研发本领的技术集群。
建立跨区域、多模式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进武汉地区高校院所与八市创新主体共同组织实施科技研发项目。
共同培育创新主体
打造具全球竞争力的创新产业集群
坚持精准聚焦、协同布局、错位发展,推动跨都会跨园区产业协作与协同创新,引导在汉科技服务机构加强品牌共享和服务模式输出,打造光电子信息、大健康、智能三条创新产业带,探索完善总部研发和重大项目在武汉、生产转化和产业配套在周边的和谐发展模式,加快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主体。
打造世界级创新产业集群。围绕打造光电子信息、大健康、智能三条创新产业带,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产业集群。推动光电技术泛在化、融合化、智能化发展,强化光通信、激光优势领域领跑地位,加快布局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战略领域,提升智能终端、物联网、空天信息等新兴领域,着力打造“光芯屏端网”万亿级光电子信息产业。聚焦生命健康科技前沿,顺应生物技术与光电、智能技术融合创新趋势,加快发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生物农业等领域,推进精准医疗、智慧医疗等领域应用创新,加速大健康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打造国际一流的大健康产业。加快突破前沿理论与核心算法,促进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加快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开放,完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布局人工智能软硬件产品,优化提升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数字建造等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产业。
探索“离岸创新”“协同创新”“科创飞地”等合作机制,加快推进离岸科创中心建设。持续支持黄石、黄冈、咸宁等地离岸科创园建设,将其纳入武汉众创孵化管理体系,引导武汉地区高校、院所等创新资源导入园区,科技企业、创业团队等创新主体入驻园区。支持在汉科技服务机构开展跨区域创业孵化服务,推动建设黄石科技城、黄石光谷东科创岛、鄂州葛店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鄂州葛店大健康产业园、孝感临空区新能源科技园区、湖北(孝感)盐产业技术研究院、黄冈科技新城、光谷黄冈科技产业园、中国光谷(咸宁)光电子信息产业园、仙桃新材料产业园、光谷天门科技城、潜江光电子信息产业园等园区。
开放共享创新资源
推进多种创新要素跨区域有序活动
有效破除制约创新要素自由活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武汉都市圈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进一步推进都市圈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跨区域有序活动。
发挥武汉市科技服务业开放服务功能。推动都市圈企业入驻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发布技术需求、寻求合作伙伴。定期更新《武汉市创新地图》,围绕八市产业需求,定期推送《武汉市创新街区(园区、楼宇)建设规划(2022-2025)》及武汉市各区规划等信息,为八市各类创新主体精准匹配武汉创新资源。完善武汉都市圈科普工作协同,推动科普场馆联动,开展跨区域科普活动,推动科普人才交流互通,共享科普资源。
创新都市圈招才、引才、育才、用才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共同引进一批战略科技人才,培育一批优秀青年人才,壮大一批高水平专业技能人才队伍,探索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建立人才活动机制。
共同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营造“热带雨林式”创新创业氛围
共同打造都市圈创新创业品牌活动,营造“热带雨林式”创新创业氛围。
团结承办全国、全省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等各类赛事、论坛、路演等活动,共同举办都市圈项目路演对接活动、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创新创业大赛和学术论坛等。
团结组织都市圈内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相关机构与人员参加深圳高交会、北京科博会等国内科技会展活动。组织都市圈创新主体参加武汉光博会、桥博会、华创会和中国生物产业大会等大型展会。
专家:有利于都市圈科技同兴
湖北省武汉都市圈研究会会长、武汉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春洋认为,武汉科技资源丰富,周边八市也有较多的创新资源,《方案》的出台,可以推动九市共同建设一批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平台,协同谋划攻克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武汉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同时,通过引导在汉科技服务机构开展品牌共享和服务模式输出,打造光电子信息、大健康、智能三条创新产业带,探索完善总部研发和重大项目在武汉、生产转化和产业配套在周边的和谐发展模式,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主体。
李春洋表示,《方案》的出台将有效破除制约创新要素自由活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武汉都市圈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进一步推进都市圈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跨区域有序活动,也有助于推动九市同步营造“热带雨林式”创新创业氛围。
(长江日报记者高喜明 蔡早勤 通讯员武科宣)
【编辑:张靖】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全部,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光谷社区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马兴 发表于 2023-7-3 18:08:25

武汉都市圈科技同兴

修车员 发表于 2023-7-3 12:36:20

武汉加油!

专业新闻评论员 发表于 2023-7-3 17:59:41

武汉越来越好

玳而 发表于 2023-7-3 17:57:27

真不错

戚哥 发表于 2023-7-3 17:38:44

武汉加油

创业ing 发表于 2023-7-3 17:36:47

加油

玳而 发表于 2023-7-3 17:31:09

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奋斗中 发表于 2023-7-3 17:22:43

充分发挥武汉创新资源密集优势

马小修 发表于 2023-7-3 17:20:47

科技创新推动城市发展。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科技创新三年行动方案出台,武汉都市圈加速推进科技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