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雲 发表于 2023-5-9 09:10:34

位于武汉新城规划核心区,总部型企业落户最高奖1000万元

中国种都大厦作为武汉市种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项目,是武汉国家农创中央以及“武汉·中国种都”的标示性修建,可提供总部办公、研发检测、生产加工、仓储物流一体化服务。大厦周边交通便利,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分布有光谷公共服务中央、湖北省科技馆新馆、光谷科技会展中央等公共服务设施,具备打造现代种业研发总部的精良条件。
多重政策叠加
总部型企业落户最高奖1000万元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diVe3jzHVpjS~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9017303&x-signature=6DsMZ0pbBBo%2B1xkzktn6hTjhT9E%3D
中国种都大厦。
入驻企业在享受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普惠政策的基础上,还可优先享受种业高质量发展、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央发展、东湖高新区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多重政策叠加支持。
这些政策包括对国际、国内具有引领带动作用且有原创成果的总部型、龙头型企业以及专精特新企业等,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一次性落户奖励;对携带原创成果落户的初创企业,给予租金补贴;对功能性机构、新型研发机构等,给予最高不超过300万元一次性落户奖励;对种业领域首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市区两级财政共补贴40万元等。
专项资金支持
武汉全力构建种业全产业链条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diVe682Reo5WQ~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9017303&x-signature=LLbdNOJ5taRJHdlksLqKijil4%2FY%3D
中国种都大厦内景。
中国种都大厦所处的高农生物园,位于武汉新城规划核心区,占地面积2040亩,总修建面积120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100亿元。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园区功能日趋完善,产业规模不断提升,现已成为全国领先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集聚高地。
当前,武汉市正加快种业发展,全力打造“武汉·中国种都”,并与武汉国家农创中央融合一体化发展,先后出台科技、农业、人才、用地、国际化等一揽子政策,2021至2025年,武汉市级财政将每年安排6000万元农业专项资金支持种业发展,建设中国种都现代种业物流中央,包括中国种都大厦及展示交易中央、万吨级智能冷库和公共育种服务平台,以打通总部、研发、加工、储藏、交易、物流环节,构建种业全产业链条。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武汉国家农创中央将加快完善政府、市场和社会多元主体创新生态体系,树牢服务意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引导更多的种业企业参与并享受发展红利。同时,以更开放的姿态办好2023年武汉种业博览会,使之成为武汉农创中央和武汉·中国种都建设成果的展示大会、交流盛会,加速全市农业科技和种业建设成果应用转化,为推进种业振兴,筑牢粮食安全屏障贡献力量。
加速融合发展
“中国种都”成种业产业集聚高地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diVe848LqX9gj~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9017303&x-signature=vftaWuSW0Z%2B73179dt2SFcARqjo%3D
高农生物园。
截至现在,中国种都大厦首批已签约入驻3家现代农业高科技企业。其中,武汉隆福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农作物种子、农资、农药等农业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经营的公司。公司于2011年经省科技厅、省民政厅批准建立“湖北金湖农作物研究院”,全面开展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新品种的研发。
现在,高农生物园成功引进一批全球种业巨头,包括先正达集团中国、隆平高科、北大荒垦丰种业、丰乐种业、中香农科等上市公司,集聚了省农垦集团、省种子集团、惠民种业、国英种业等60余家龙头旗舰种企,累计引进行业院士专家11位,集聚10余个国家和部级重点实验室,1家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央、1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央,成功研制出全球首张水稻全基因组育种芯片等83项高转化性育种成果,培育推广了200余个通过省级以上认定作物新品种。
从2018年,武汉市政府发布《“武汉·中国种都”发展规划(2017—2025)》至今,武汉种业产业发展不断加速,创新链与产业链加速融合。2022年,种业全产业链产值650亿元,成为全国种业规模与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地区。
农作物>>>
农产品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
基因芯片育出“全能水稻”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diVe9HwFi72q~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9017303&x-signature=4yPshV%2B8%2Ft6SBqh2NkmPDnuB7NU%3D
中国种子生命科学技术中央科研人员展示的水稻全基因组育种芯片。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2022年春耕时节,长江中下游稻区的农户们纷纷种上了一个汉产新品种——“荃优607”。高产、粗秆、抗倒伏、耐高温低温、一级米品质……据介绍,“荃优607”由在汉央企——中国种子生命科学技术中央选育研发,集成众多优异基因,被誉为“全能型水稻”。
2012年,中国种子生命科学技术中央在汉推出全球第一张水稻全基因组育种芯片,掀起水稻育种的一场革命。该中央叶荣建博士介绍,传统育种多靠经验,不确定性很强,不适合大规模的商业化育种体系。而育种芯片通过汇集有代表性特性的水稻DNA信息,可以提前找到遗传配景优秀的水稻父本和母本,并对其后代的表现进行猜测和设计,通过择优筛选,可以使整个育种周期缩短一半。
“基因分型”团队负责人张小波博士介绍,在汉产优质水稻新品种“荃优607”的选育过程中,“基因分型”团队的育种芯片就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众多基因优异的水稻父本和母本中,育种专家对高产量、粗秆、抗倒伏、耐高温低温、米质好等性状指标进行精挑细选,然后进行优势集成和杂交选育,全过程优中选优,育出的品种堪称“万里挑一”。历时近十年,终于培育出这款各项指标均表现突出的“全能水稻”。
2020年,“荃优607”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随后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进行试种、推广。耐高温低温、抗倒伏、米质好,亩产高达1700斤,短短两年时间,“荃优607”市场推广面积已飙升至150万亩,获得广大种植户的欢迎和认可。
为世界增产粮食50亿公斤
“武汉稻种”遍布国内远播海外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diVeA44crYaIP~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9017303&x-signature=Ah8FS%2BTY8j33Hn9xqIGE2m8Uq3o%3D
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实验室中工作人员正在对幼苗进行研究。
4月份,海南的水稻已经收割了一季,江汉平原的油菜已经结籽,淮河一带种玉米的农夫正在翻整土地,在这些广袤的沃土上,都有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种子的身影——优质早稻、玉米、油菜……
在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的分子实验室,研究人员剥开谷粒,剪下胚芽,放入试管,滴入试剂,离心机摇匀、混合,再进入电泳仪……一个个试管,一盘盘秧苗,一批优质的种子在这里研发成功,经过定型、推广,播种到祖国大江南北,乃至走出国门,出口到南亚、非洲等地区。
在位于武汉光谷的武汉市农创中央,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是最早入驻的一批企业。2500平方米的科研综合楼里,分子实验室是核心,指挥着集团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水稻育种。
湖北省种子集团在2005年和湖北大学联合选育的“两优287”,是全国唯一一个优质超级早稻,2009年,在这个分子实验室,“两优287”进一步提高了抗病性,时至今日仍维持着早稻界“扛把子”的地位。
湖北省种子集团的种子,改变的不但是中国的传统种植业,在遥远的非洲,“黄华占”的播种面积达到了20万亩;在喜马拉雅山麓的巴基斯坦,湖北省种子集团创建科研基地,直接研发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的种子;在孟加拉国,一大半的土地上种植着湖北省种子公司的杂交水稻品种。
300万公顷的推广面积,为世界增产50亿公斤粮食,湖北武汉的种子企业在世界舞台上熠熠生辉。
水产>>>
从武昌鱼到草鱼、喜头鱼
“无刺鱼”研究步步深入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diVghdIl1ZYLi~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9017303&x-signature=lZvQSaoR5pXrvKzRxVoSDE3lMkU%3D
中科院水生所桂建芳院士团队创制出的无肌间刺银鲫突变体外形图。
武汉人爱吃鱼,喜头鱼肉质细嫩鲜美,是武汉人的最爱之一。但喜头鱼细刺多易卡喉,也让人不胜其烦。日前,中科院水生所桂建芳院士团队发布最新研究成果,经一年多的努力,他们根据基因技术,利用鱼类精准育种技术创制出了无刺喜头鱼。
这里说的无刺是指无肌间小刺,并非无骨。肌间小刺位于鱼类椎骨两侧肌间隔中,是种膜性硬骨小刺。平常吃鱼,大家的经验都是鱼骨好剔、鱼刺难除。常说喜头鱼细刺多,就是其体内这种肌间刺多达80余根。
近年来,无肌间刺鱼突变体种质的创制一直是鱼类遗传育种学研究的热点。让老百姓吃鱼不卡刺,在汉科学家们在无肌间刺鱼的门路上一直深入探索。
2018年,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高泽霞教授团队通过斑马鱼的基因编辑技术,找到了一个“有效”基因,能减少70%的鱼刺,只有尾部还保留一点点,背部的刺都没有了。
2019年底,高泽霞团队找到了斑马鱼无刺主效基因,并且证明这是一个所有有刺鱼类都含有的共通基因。同时,他们测定了无刺斑马鱼肉质中的氨基酸、脂肪酸含量,和普通有刺鱼没有显著差异。
2021年,高泽霞团队和中科院水生所桂建芳院士团队已经分别在鳊鱼、草鱼和银鲫身上试验了敲除调控鱼刺生长的主效基因而获得第一代杂合体(F0代)的少刺鱼,生长良好,形态正常,习性和普通有刺鱼没有差异。
2022年,高泽霞团队利用已获得的第一代杂合体(F0代)少刺鱼,经过牝牡交配繁育出了完全没有肌间刺的武昌鱼(团头鲂)苗种(F1代),且长势良好,计划2023年进一步开展无刺鱼遗传稳定繁育工作。
此次,桂建芳院士团队创制无刺喜头鱼(异育银鲫)与高泽霞团队创制无刺武昌鱼依据的是同一基因(runx2b)。
(来源:长江日报)
【来源:长江日报】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光谷社区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戴大俠 发表于 2023-5-9 18:40:20

[赞][赞][赞][赞][赞]

今夜无雨 发表于 2023-5-9 19:20:30

[赞][赞][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位于武汉新城规划核心区,总部型企业落户最高奖1000万元